李现处女作:将亲妈扫地出门,但这儿子一点不“绝情”

时间:2020-08-27 23:40:10

2012年上映的国产片《万箭穿心》,真的很“魔幻”。

投资400万,妥妥的小成本制作,可票房更低,只有265万。

但口碑杠杠滴,获奖很多,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6,足见大家对它的喜爱。

关于这部电影中几个角色的话题,总能引起人们的热议。

比如女主李宝莉,有人恨透了她的暴脾气,觉得她就是刀子嘴,刀子心。

是她肆意伤害丈夫的自尊,导致老公出轨,之后遭遇降职下岗,直到自杀。

结尾她被养育了18年的儿子赶出家门,根本上是她自作自受,咎由自取。

但也有许多人认为,李宝莉在丈夫死后,一个人顽强地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她性格是火爆了点,不过很有责任意识,辛辛苦苦赚钱供儿子考上了大学,令人钦佩。

对于丈夫马学武,看法也非常不一致,有骂他太懦弱,不该出轨更不该自杀的。

那完全不是一个男人该有的担当,他的死压根就不值得同情。

有人却说,农村出身的马学武,靠自己的文凭和努力,一步步升到厂办主任,他是有能力的。

从出轨到自杀,每一次都是被妻子李宝莉逼迫才做出的选择。

这两位人物也确实复杂,夫人已写了两篇文章详细探讨过:

《万箭穿心》:让男人失去了自尊,女人的日子能好过吗?

《万箭穿心》:女人拎不清这2点,婚姻会输的很惨

今天要说的是儿子小宝。

影片最后,他把养育自己18年的亲妈赶出了家门,这让观众在感情上特别唏嘘不已。那么问题来了:

小宝是不是绝情得过分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的真实动因究竟是什么?

作为李现的大银幕处女作,如今一些朋友关注这部老片,就因为他饰演了长大以后的小宝。

2011年,李现参与拍摄王竞导演的《万箭穿心》时,20岁的他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

那时,他可是个180斤的小胖子,与如今的健美身材反差很大。

好了,下面夫人将进入正题。

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二,本就是配角的小宝,是一个比较隐形的角色。

面对家庭的矛盾纠纷,他只能躲在角落看,没法真正参与进来,更像是个旁观者,和偷窥者。

然而,小宝目之所及,不是好看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而是亲生父母长期的“不和”、冷战。

话说丈夫马学武出身农村,有大专文凭。

当初看上卖菜人家的姑娘李宝莉,是因为她年轻时漂亮的脸蛋,最主要是有城市户口。

李宝莉在众多追求者中选马学武,是认准他的“高学历”(90年代)。

加上马学武在丈母娘跟前的发誓,称将会好好对她的缘故。

就这样,两个人在“不谈”感情,却又自取所需,非常现实地考虑问题的基础上,结婚了。

他们没有在时光里缔造幸福,相反,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妻子性格强势、火爆,文化水平低,丈夫内敛文弱,是知识分子。

两人在性格和文化素养方面反差大,能聊的东西太有限了。

李宝莉因着自己的漂亮和城市户口,一味强势、火爆地对待丈夫,不顾及他的自尊。

本就文弱的马学武只能越来越话少,家庭环境的压抑气氛,侵害着每个人的心灵。

大人的生活圈毕竟比较广,心理承受力也相对弱,但孩子怎么办呢?

对于一直在作却不自知的妈妈,她是心有怨恨却不敢言,只能畏惧她。

换句话说,小宝自小就和爸爸亲,至少爸爸是温和的,且能耐心地陪他写作业。

而且有一点非常重要,李宝莉对丈夫的恶言恶语,霸道蛮横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小宝对妈妈的认知。

直白点讲,他完全是和爸爸站在一起的,这在影片中有多处体现。

开头的搬家戏,小宝坐床边收拾东西,他爸爸走过去摸他的头,笑着关心他。

两人写作业时,李宝莉推开门,小宝直接吼起来,马学武在妻子走后才转头。

而当时和过后,他都没有批评教育儿子,不应该对妈妈那么凶。

可见,丈夫对妻子的暴脾气早已受够了,他没有能力反抗,也没有智慧去沟通。

只得将对妻子的隐忍压抑,憋在心里冷处理,这种扭曲的夫妻关系直接导致了母子关系的畸形。

小宝对妈妈无比厌恶,越长大越不讲礼貌,爸爸没有去纠正,妈妈也未意识到问题之所在。

都说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这对无比别扭的父母,营造了气氛压抑的家庭氛围,然后复印出内心阴郁的孩子。

这是9岁之前的小宝,早早地失去了一个孩子该有的单纯快乐,却变得郁郁寡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片中的他们丝毫不知:

自己给了小宝幼小的心灵哪些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这些东西将反过来侵蚀家庭的大厦。

不堪忍受妻子无端伤害其自尊的马学武,在搬完家的当天晚上提出离婚,但没有得到同意。

他当即拿着毯子和枕头去睡了沙发,李宝莉也未去深究,两人似乎默认了这种“没有”杀伤力的冷战。

期间马学武出轨,愚蠢的李宝莉以卖淫嫖娼的名义报警,导致丈夫降职进了车间。

之后老母亲来找他,妻子又不给好脸色,马学武内心濒临崩溃。

紧接着收到下岗通知,和情人再次约会,被称其不怎么懂女人。

脆弱的马学武熬不住了,他选择跳江自杀,遗书中没有给妻子留一个字。

失去了爸爸的小宝,不可能原谅母亲,在葬礼上他就大喊着要妈妈赔他爸爸。

事实很明显,马学武的自杀,李宝莉是间接因素,并非要负全部责任。

但小宝不会这么想,他只单纯认为是妈妈害死了爸爸。

顽强坚韧的李宝莉担起了养家的重任,扁担行当繁重的体力活耗尽了她的心力。

本就和儿子不亲的李宝莉更加失去了和儿子亲近沟通的机会。

小宝将对爸爸的情感依赖转移到了奶奶身上,因为奶奶疼他,也有能力指导她学习。

而且,她与爸爸的死无关,尚为孩子的他无法和妈妈亲近,就只能依靠奶奶。

无知的李宝莉此时还未醒悟,小宝对她的成见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更加严重。

之前是对爸爸不好,后来又害死了爸爸,所以他对妈妈只有恨,没有爱,也不可能有爱。

可是,李宝莉不以为然,她总觉得孩子长大了会理解她。

事实上,她和儿子的交集越来越少,情感上的鸿沟则越来越大。

忙于赚钱养家,又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她根本没有能力和小宝产生良性互动。

更可悲的是,她将未来过上美好日子的希望寄托在小宝身上,以为他考上大学,一切就好了。

小宝的心结,他对爸爸的怀念,对妈妈的怀恨,始终没有解开。

这一阶段和小宝最亲近的奶奶,她对儿媳李宝莉的态度,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又进一步影响了小宝对妈妈的认知。

实际上不仅没有变化,而且还严重了,妈妈是害死爸爸的人,他心底只有这个。

奶奶和妈妈表面上也算和气,毕竟李宝莉在拼尽全力养家,儿子的死也不全怪她。

但是小宝对妈妈的态度,奶奶并没有积极去纠正,这和当初马学武一样。

他们都默认和纵容小宝,甚至无形中将自己对李宝莉的看法,无意中感染到小宝。

小宝从小对母亲的厌恶,此时因父亲的自杀,升级为了仇恨,且愈演愈烈。

李宝莉没有时间和能力矫正,奶奶也没有加以引导。

根源还是李宝莉自己,她就像一根不断射出的利箭,深深地伤害了家人。

所以,没有人心疼她的养家之苦,只记得她的不好。

可怕的是这个不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小宝成了高考状元,他的翅膀是真的长硬了。

在庆贺家宴上,父亲的遗像被郑重请出,放在了母亲身旁。

李宝莉笑着要敬酒,却被小宝警告,你有什么资格?

更为劲爆的事情是,他单方面宣布,喝完这杯酒,就和妈妈断绝关系!

李宝莉哪里能接得住,屋顶天台上的对质,是她最后的火爆。

原本想扭转儿子的认知,没想到小宝振振有词,称他找过父亲当年的情人对证过。

气急败坏又哑口无言的李宝莉冲下楼道,在江边独坐了一夜。

一群肆意欢快的中学生深深感染了她,她也终于顿悟,是自己的过错,让小宝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主动放弃了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成全了道德的补偿。

这点也再次证明,李宝莉并非坏女人。

如此悲催的结尾,让许多人对她多了点同情。

反过来,他们开始指控起小宝,一个不知感恩,不辨是非的白眼狼。

事情果真是这样吗?

夫人在前文已详细说明了,归结为两点:

1、异常的夫妻关系严重影响了小宝的心灵,他的心里只有爸爸没有妈妈;

2、父亲死后他又将情感的依赖转向了奶奶,对妈妈的怀恨心结愈演愈烈。

最终促使他做出将妈妈扫地出门决定的导火线,是一起“意外”事件。

李宝莉在儿子高考前夕,没有出去做活,想呆在家里做点好吃的并陪伴他。

但奶奶觉得她在家碍事,李宝莉无处去,就跑到了老相好建建的住处。

恰好奶奶生病住院,小宝找到妈妈,他看见她在为一个男人擦洗身子。

内心的愤恨爆发了,由于口出恶言,被本就是街头混混的建建一顿打。

虽然机智的李宝莉制止了冲突,建建也给了她面子,但小宝的心结变成了死结。

妈妈的行为,无疑是她“害死”爸爸后对他又一次伤害,这是他完全不能容忍的。

在他看来,根本就是妈妈不爱爸爸的又一重明证。

打小就和爸爸亲,对妈妈充满了成见并怀恨在心。

因这次的“意外”事件,小宝的认知更加固化了。

所以,对他来说,将妈妈扫地出门,是其认知的必然选择。

有人气不过,觉得小宝始终是个孩子,看不到妈妈为他做的一切。

实际上,没有办法,在他思想还没有成熟时,其态度已经形成了。

而在他压抑,痛苦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又夺走了他最亲的爸爸。

并且她和建建在一起的“暧昧”场景,也被她撞见了。

还是在高考的前天晚上,在奶奶生病住院时。

他的情感天平终于到了失衡的巅峰,断绝母子关系势在必然。

所谓妈妈十年的辛苦,不过是她“理所当然”地赎罪,即补偿“害死”父亲的应有之举。

小宝理性上承认苦劳,但他不会感恩,无论嘴上还是心底。

因此,在小宝的逻辑,将亲妈妈扫地出门的做法,无关乎“绝情”。

《万箭穿心》的两大悲剧,丈夫跳江自杀,妻子被亲儿子赶出家门。

前者是因,或者为果,这一家人,无不是悲剧。

进入大学,进入社会以后的小宝,又会怎样呢?

细思极恐。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独立影评人,头条号签约作者。写影视,也写娱乐圈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