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快手开始玩“线下喊麦”了。
7月10日,快手线下KTV正式亮相,首家快手欢唱店K-Station在广州时尚天河中街正式挂牌落地。

该店整体面积约200平米,整体空间包括开放式舞台机、K歌房、观众休闲区,全程自助式消费。采用“互联网+KTV”的新玩法,将快手线上模式应用于线下。
快手线下KTV到底想搞什么?
快手线下店,不仅仅是为K歌爱好者提供了展现“好声音”的机会,它还有更大的野心。首先来说说快手线下店的玩法和亮点:
1.线下版“现场直播+观众打赏”
与传统KTV不同的是,快手欢唱店为用户提供了与线上同等的“开阔空间”,打破传统K歌的相对封闭状态。快手平台线上的打赏、视频直播、流量获取等都可以实现。开放式舞台机向所有顾客开放,现场观众可以扫码打赏舞台上的演唱者。在K歌房,官方称有20万首伴奏高清曲库,满足不同的风格需求。

2.星荐官直播探店,你就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快手舞台模式的打造,无疑会受到众多K歌爱好者的青睐,在这里,他们获得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可以获得线上流量。据悉,快手在7月10日至7月11晚7点,通过站内“K歌不打烊”账号,进行探店直播,多为知名快手音乐人作为星荐官带大家直播探店。据介绍,该账号将全年持续运营。
全新的线上线下互动方式,给了许多想要通过音乐或者快手此类平台,实现自我发展的那类人群一个不错的窗口。
线下喊麦式的KTV能赚到钱吗?

这是一个茶馆吗?通过现场图片来看,让人不得不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也是快手欢唱店与传统KTV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开放式舞台与观众休闲区构成了一个流通的“K歌空间”,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德云社现场了呢。
快手想通过这种形式来复制线上直播间,增加现场互动,打破传统KTV封闭空间,让用户之间产生更多的连接。只是快手忽略了线上线下用户以及空间的区别和特性。
1.受众差异,线下消费的不确定性更大
快手直播间中的观众,进入直播间的理由大多是想要观看该直播间的内容,或对该直播间有兴趣,如若不然,在注意力资源如此稀缺的时代,用户是不会轻易点进来的。但是在线下这样的空间中,情况就更加多样了。消费者真的可能只是在逛街后来休息一下,这种例子数不胜数,那么多逛宜家的都是来买家具用品的吗?这种线下空间的用户特性,快手并没有考虑到。
2.空间限制,为线上平台引流
200平米占地面积的线下欢唱店,比起线上平台,有更多的选择,也有其限制。它可以提供许多线下消费来实现变现,比如饮品消费等,这一点类似于传统KTV的盈利模式,也是如今各大线下娱乐场所的普遍营收模式。
同时,欢唱店的扫码支付登台表演、扫码下单选择包厢,使快手模式的盈利不再局限于直播间打赏。更多周边产品和服务的衍生,在未来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空间的限制和欢唱店的定位,致使快手不可能将此类联动消费视为营收主力,这种线下消费形式的引导,更多的是为线上平台的引流助力,从而实现更大盈利。
快手想要借助自身品牌效应和流量基础,来完成引流,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用户通过线下K歌,线上分享,与其他用户产生更多互动,用户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吸引更多K歌爱好者入驻快手,另一方面为快手自身想要布局的音乐产业打下基础。
快手的线下复制版,不怕三分钟热度,营销效果拉满就赢了
有人会想,这种新形式又能活多久呢?活得多久看实力,但是这次营销热度,快手有了,同时也为此后的线下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种“互联网+KTV”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线下娱乐消费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线上线下流量的互通融合,也是行业导流的一种方式。
从形式上看,快手真的是将直播间开到了线下。现场喊麦、观众打赏互动,以及视频录制与上传,所有的流程都可以在这个线下空间完成。所有的K歌房的视频录制还带有美颜和贴纸功能,也非常具有线上直播的特色。此次通过线下的复制,快手在音乐消费的道路上又进一步。
据悉,快手近来在音乐方面频频出手。先是于5月底拿到周杰伦歌曲的短视频平台授权,又同时推出自制IP栏目“原唱来了”,在7月5号邀请到容祖儿、李克勤等港乐歌手,进行“港乐季”直播。快手想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布局音乐产业,从而挖掘出更大的平台潜力的发展空间。

目前,快手日活已突破3亿,线上直播形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此次线下音乐KTV的落地,更像是快手新的引流手段,是进行线下商业化探索的一步,也为寻找线下发展的合作伙伴做了准备。
无论是营销还是长远发展,我们目前的娱乐消费行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是日新月异。所以,作为消费者,这样的线下喊麦,你会去体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