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纵横海底的黄色小方块——海绵宝宝已经34岁了!7月14日是海绵宝宝诞生的34周年,这个来自美国的“小家伙”,自诞生以来,就深受200多个国家的民众喜欢。
《海绵宝宝》成为了“尼克卡通”最受欢迎的系列动画片之一,还斩获了美国电视最高荣誉的四项艾美奖。真的没想到这样一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不知不觉中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34个岁月!

当我们小时候在看《海绵宝宝》的时,海绵宝宝总是特别激情的投入在汉堡制作之中,会觉得它就是一个永远使不完力气的孩子,世界在它的眼里永远充满新鲜和乐趣。
而长大后,我们读懂了海绵宝宝——在它沙雕低幼的外壳下,藏着一个成年人的乌托邦世界。
海绵宝宝虽然叫“宝宝”,但它已经是一个蟹黄堡餐厅的厨师了,也是比基尼海滩上最好的汉堡师。是一个和成年人没有什么两样的,上班下班的“社会人”。

海绵宝宝和章鱼哥,每天到蟹堡王餐厅打卡上班,是两头很典型的“社畜”了。但海绵宝宝太笨了,笨到看不出自己“最好的朋友”章鱼哥其实一点都不喜欢他,为什么?我来跟你们分析:
做汉堡包是一个极其枯草且机械重复的工作,两个面包夹一片肉,一个正常人做久了绝对会精神失常。
但是海绵宝宝极其享受这个过程,凌晨3点就起床做准备工作,每天兴高采烈的去上班,把这个枯燥的、价值感很低的工作,做成了行为艺术。

而章鱼哥就是另外一种代表,它已经被这个社会折磨到麻木,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都埋葬在了坟墓里。

7 点上班,章鱼哥经常踩点来,生无可恋地打卡。

然后这位“老油条”还老散发负能量,没事就摸鱼看杂志。

有顾客结账时,负责收银的章鱼哥脸也拉得比谁都长。
有一集,海绵宝宝和章鱼哥竞争当餐厅经理,虽然海绵宝宝被评了300次优秀员工,可是蟹老板还是把职位给了章鱼哥。
海绵宝宝伤心极了,但下一秒他就又开始像一个傻子一样热爱工作,把做制作蟹黄堡当作人生全部的幸福和骄傲。
曾经以为海绵宝宝是个年幼无知的沙雕,可越长大就越发现其中复杂的滋味。
海绵宝宝永远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他才不会去追求什么“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明天”。
即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也对生活永远跃跃欲试,永远一腔热情,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那样。
“我准备好了!我准备好了!”“我准备好了!”

成年人的真相都在这部剧里——没有一份工作,真的能够做到称心如意;也没有谁的工作,能得到绝对平等的结果。
但同样是社畜,海绵宝宝和章鱼哥,却长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我们都自认为比海绵宝宝聪明,且不会认为自己会变成章鱼哥那种人。
但成年,其实就是一个逐渐变成章鱼哥的过程。章鱼哥曾经被撞见过,在一块墓碑前,边抹泪边献花。墓碑上写着——那里埋着章鱼哥的希望和梦想。

成年人的温柔,都是这种暗戳戳、有后劲的。你越知道成年人的天真有多难得,就越能体会章鱼哥对海绵宝宝的复杂情绪——羡慕,嫉妒,很多时候觉得烦,不知道这么没脑子的海绵宝宝怎么工作的永远开心,没心没肺。

越长大,我们就越懂得章鱼哥,因为比起海绵宝宝的极品沙雕,他更像我们中的一个普通人。他有梦想,却最终沦为平凡;他嫌弃又愤怒自己的生活,却无力改变什么;他又丧又暴躁,但内心却还保有柔情。
但其实年级越大,我们更越喜欢海绵宝宝,是因为,海绵宝宝身上还残留着我们对生活的野心和幻想。我们都想想不管不顾地像海绵宝宝那样喊一声:
“我准备好了!”
我们大都磨去了棱角,只会越磨越圆,虽然在平地上领先别人许多,但是在下坡的时候也要比别人快上很多倍。海绵宝宝虽然是个成年人,却被一只称作“宝宝”,可能是因为它的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一直抗拒着过标准化生活,一直抗拒做一个圆滑而无聊的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