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恶魔的光火》好看吗?你了解恶魔时,恶魔也会了解你

时间:2022-11-05 08:52:28

「恶魔」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现实世界,人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震惊,甚至对可能发生的事实感到恐惧,《恶魔的光火》(Prey for the Devil)是一部2022年美国恐怖电影,它想强调的就是这样的概念,至也是为什么英文片名中会用「Prey」这个词,因为恶魔的存在是跟着人类的心理精神状态、负面情感而存在。

《恶魔的光火》IMDb评分为:5.2 / 10,原本我是抱着可以看到强大的「驱魔」桥段来期待这部电影,但看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我发现《恶魔的光火》似乎不是想要去强调「恶魔VS驱魔」,而是强调「驱魔」的动作关乎着「联系、牵连、羁绊」,就例如牧师可以驱魔是因为他们与主之间的联系,可以利用主的力量将恶魔赶走,但《恶魔的光火》当中又提出另一个不同面向的世界,那就是如果是恶魔与你有联系呢?你要如何帮助与主没有连结的人回归主的怀抱?

因此对我来说,我觉得观众在观看之前应该要转换个角度去思考《恶魔的光火》想带给观众的是什么?是「驱魔」还是「了解恶魔」?我先来说说片名用「Prey(狩猎)」这个词,而不是用「Pary(祷告)」这个词的差别,驱魔东长都是用经文中的祷告词来驱魔,以做与主的力量来驱魔,然而《恶魔的光火》用的是「Prey」这个词,代表重点是著重在「恶魔存在的原因」,恶魔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心智薄弱、动摇、放弃自我时而附身于人身上,这概念讲白话点就是「抑制不坚定时被趁虚而入」。

《恶魔的光火》当中会讲了很多关于恶魔徘徊于人类之间的原因,这里我就不多说,但编剧透过安修女自己本身的创伤故事来呈现上述我描述的那种概念,并且结合一些医学同理心和创伤的角度平衡《恶魔的光火》不会过度被玄学化、神化,天主教会适应现代并让患者接受精神障碍检查,这确实是《恶魔的光火》中的一大亮点,但电影从来没有看到剧情中解释为什么怀疑论者会采取这个立场,或者为什么教会会招募与他们的意识形态不一致的人来实现他们的驱魔目标。当然片中的超自然是存在的,但战胜恶魔的方式不是靠念经文比谁最大声、谁最凶,谁就赢的游戏~而是前面所讲的「联系、牵连、羁绊」,这就会是编剧笔下安修女的特别之处。

《恶魔的光火》片中的安修女想要当一位女驱魔人,但首先,安修女必须对抗天主教父权制,并在驱魔学校中找到一席之地,只是在学校只有受过训练的男牧师才能执行驱魔仪式,因此安修女想要成为一个驱魔人的道路也是《恶魔的光火》想要说的重点一部份(但男女性别之间的对立这议题并没有太深入的著墨),安修女有一个独特的背景故事,也就是她小时候,她的母亲被「附身」(或者可能是精神疾病),在安修女内心中产下了一种创伤和伤痛(这段是故事的前提,因此不是暴雷)。

但我要说的是《恶魔的光火》中的安修女本身创伤故事即是成为她当驱魔人有天赋的关键,那就是把被附身的人当「受害者」的同理心,但我觉得比较可惜的《恶魔的光火》没有特别多著墨安修女本身的天赋,反倒是将安修女的天赋建构于「同理心」和「根深蒂固的内疚」这种模糊概念来带过她的作法,所以这是我觉得议题没有探讨完很可惜的地方,电影中甚至连驱魔都没有定义,因为观众并不知道安修女可以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不是因为同理心。

整体来说,《恶魔的光火》正片似乎没有预告来得好看,预告中的氛围营造很厉害~不过正片就将这些紧张刺激恐怖分散掉了,《恶魔的光火》的问题出自于故事内容有点「快速和松散」,一些情节漏洞和零散的片段散落在故事的叙述之中,有几个元素和悬念未完成或完全说明,有些在电影前半段被提到的重点其实也没有完整被解答到,因此在结局中还是有些顿塞感,感觉好像没有豁然开朗的结局。

并不是每部恐怖片都需要很恐怖才能发挥作用或有效,但《恶魔的光火》显然只对让观众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在制造吓点,《恶魔的光火》里有没多Jump scares,但老实讲有些吓点确实蛮能被预测的,尽管电影中有一堆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其实画面并不可怕,然而我也不可否认一些特效和妆法还算可以接受。

总结《恶魔的光火》值不值得看?我觉得如果你照着我上述讲的这些点转换方向去期待,那可能会觉得不错,但如果你是抱着想要看厉害驱魔仪式的话,那这部片就不会适合你,不过基本上我觉得如果你以前有看过经典的驱魔片的话,那《恶魔的光火》真的会无法满足你的口味喔。